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Categories
消費滿千台灣本島免運費 on order
消費滿1500貨到付款手續費0元 on order
【後疫情時代】滿額送觀音守護小福袋 on order
Not enough stock.
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.
Not enough stock.
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.
Limit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per order.
Only {{ quantityOfStock }} item(s) left.
【國立故宮博物院正式授權】
《清康熙朝內府泥金藏文寫本龍藏經》 (簡稱龍藏經),係故宮與龍岡數位文化歷時三年製作的經書,是故宮繼民國七十年間《四庫薈要》和《四庫全書》出版之後,近年來最大的出版計劃,全套經書以網版特金色印製,遠超過以往的印製規格,在坊間實屬罕見。
《龍藏經》版面為正八開,26×35cm,每套111冊,包括經文108冊,經文檢索1冊,圖像之部2冊。為將此套經書以近似原件泥金書寫方式呈現,紙張採用與原件相近之120磅長纖維黑卡纸,並使用抗氧化防紫外線高品質之金特色絹印,使其具有較高強度、適合長時間使用及保存,並精選用全世界圖書館典藏專用之荷蘭漆布做為封面。同時為彰顯《龍藏經》的尊貴,隨書贈送6個高級組合式書櫃,購買者可依空間自行任意排列組合,方便運送與收藏。
《龍藏經》原收藏於北京紫禁城慈寧宮,為康熙8年(1669),清聖祖遵其祖母孝莊皇太后之命,派人於宮中製作完成,民國38年全數遷來台灣。龍為中國帝王的代表,凡大藏經的寫刻雕造出自皇帝的「敕命」,皆可名為「龍藏」,全經總共108函,象徵對治眾生的108種煩惱,以磁青紙泥金雙面寫成,每紙長寬87.5×33cm,總計十萬頁,內容包括秘密部、般若部、寶積部、華嚴部、諸經部及戒律部等六大部,共收藏了1057部藏傳佛教的經典,是《甘珠爾》各種版本中收錄經典最多的一種,可作為版本間的教勘之用。每函均附有彩繪諸佛神像並鑲嵌各色珠寶之經板、護經板,以及作為綑紮經頁的黃色錦袱和綑經繩。值得一提的是,經板上所附的佛菩薩圖像共有756尊,完全依照《造像量度經》之規定描繪,畫工細緻神情必肖,幾乎網羅藏傳佛教各類神奇的尊像,可作為藏傳佛教義理或藝術研究的範本,以及研究清初宮廷繪畫的最好材料,可謂清朝製作工藝的經典。
《龍藏經》的出版,除提供信眾請購供奉、莊嚴佛堂外,對於藏學、佛學、佛教藝術,深具參考價值。
■規格:全套111冊(包括經文108冊、經文檢索1冊、圖像之部2冊),高級組合式書櫃6個
■出版社:龍岡數位文化
■出版日期:2011年2月
■裝訂:精裝本